| | | | | |
已有1網友參與糾錯
青龍洞古建筑群
青龍洞:青龍洞位于中河山山崖南段,歷史上也稱“真武觀”、“玄妙觀”或“青龍寺”,為古建筑群中的道教文化圣地,實為佛道結合,道觀為主。青龍洞現有山門、呂祖殿、觀音殿、玉皇閣、望江樓、正乙宮、斗姥宮和察房、廚房等建筑物。
在青龍洞這一組建筑物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玉皇閣,玉皇閣在觀音殿上方,系緊貼青龍洞主洞口凌空而建,為一座兩位一體的懸空樓干闌式木結構駢體建筑,建筑于懸崖洞口挑樓,閣中有洞,天人合一,順其自然,形成了半壁樓臺半壁洞的絕妙景觀,是青龍洞古建筑群中選址最為大膽的單體建筑,出人意料,匠心獨運,成為了地道的空中樓閣。
紫陽書院:書院位于中河山石崖中段上部半崖平臺,地處中元禪院與青龍洞之間,是青龍洞古建筑群中儒家文化的代表建筑。現有大門、圣人殿、老君殿、考祠、三角亭等建筑物,它們均建于臺地外側山崖邊緣。
大門建于紫陽洞口南側兩座獨立巖溶鈣華沉積石的夾縫里,門上方有石刻橫額“紫陽洞”,兩側有粉書楹聯:“舞水無雙福地;黔山第一洞天。”其中三角亭為此組建筑中別具一格的單體建筑,其三柱而立的造型極為罕見。亭子為一座小巧玲瓏的單檐三角攢尖頂獨立觀景亭,站在其上分別將三面方向之處的“石屏巨鎮”、紫陽書院、青龍洞等美景借入亭中。
中元禪院:又稱“中元洞”,為青龍洞古建筑群中三教并存之一的佛教圣地。現有山門、大佛殿、藏經樓、望星樓、獨柱亭、洞門牌坊和六角亭等建筑物。
中元禪院山門建于石隙洞道口,上有清道光年間石刻楣額“入黔第一洞天”。此組建筑中要數大佛殿左后側山崖上的中元洞最為壯觀。此洞有北、西、南三個洞口。洞內有前人題刻的摩崖、詩碑多處。西洞口內有傳說武當山著名道士張三豐云游到此修煉的石床,石床上方有張三豐離開時酷似包袱、雨傘、草鞋等“遺物”的鐘乳石,形神俱靈,令人嘆為觀止。
江西會館:即萬壽宮,是鎮遠“八大會館”之一。位于中河山石崖中段下部,南鄰青龍洞,北接中元禪院,上有紫陽書院,為一組江南徽派風格封閉式的高封火墻四合院組群。為明清時期在鎮遠經商的江西籍人迎客會友,聚會玩樂,共商商是的地方。從南至北有大門牌樓,前院戲樓耳房、廂樓和楊泗將軍殿,中院客堂(撫府客廳),后院許真君殿及其北側的客房(南府客廳)和文公祠等等。
此組建筑中最為突出的是萬壽宮戲臺上的木作雕飾、大門墻檐上的石刻磚雕,它們是整座古建筑群中裝飾構件藝術的精華。萬壽宮戲樓臺沿正面及兩側罩面枋上的鏤空深浮雕《楊家將》戲文故事圖,精刻著《雙龍會》等十來幅歷史故事劇的精彩場景,人物栩栩如生,雕刻技術精致絕倫;萬壽宮大門兩側離地高4.26米的墻體上所鑲嵌并保存至今的石刻磚雕,精刻著青龍洞古建筑群全景完整的原貌,在兩塊0.4米見方的條形方整石磚上,把整個青龍洞古建筑群的原有風貌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,該磚雕的意義不僅僅是體現了工匠精湛的技藝,更重要的是它能讓青龍洞古建筑群遺產永遠傳
承并展示給后人,以至于不會因為年深月久而面目全非,可見先人們富有遠見的卓識。